您现在的位置:妇联网>>活动动态>>正文
雷铃银——幸福的畲家嫂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宁德网 更新时间:2012-10-15 8:34:36


  宁德网消息 (林耀琳 郑望) 受益于幸福工程,她从昔日家境窘迫的“贫困母亲”,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畲家养猪“女状元”。6月19日,福安市坂中乡彭家洋村雷铃银从北京参加“幸福工程”15周年座谈会载誉归来。作为福建省唯一的“幸福工程”受益代表,雷铃银向全国贫困姐妹们传授她的致富经验。

  她曾是一名“贫困母亲”

  雷铃银一家靠着几亩农田,操持农活,拉扯两个孩子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“恩过无铲石,鸠也无铲里,毕更无铲石哩。”那时,她的丈夫常常用畲语感叹,意思是“烟都无钱抽,酒也无钱喝,肉更无钱买”。

  2005年12月,雷铃银被列入坂中乡“幸福工程”首批扶助对象,获得5000元帮扶款。“幸福工程”福安项目办干部,主动上门服务,与他们夫妇俩一起共同探讨发展投资少、风险低、见效快的生产项目。她用帮扶款购买了3头母猪,计划着养猪致富。刚开始,她用老办法养猪,终因技术不过关,没能顺利产下猪仔,雷铃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。项目办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,及时带来兽医站医师上门解难,并安排一名乡干部与她结对帮扶。这件事,让雷铃银意识到没有知识就养不好猪。于是,她求教专家、参加培训、购买书籍,这位只在小学读过一年书的畲家女着了迷似地钻研起了养猪技术。慢慢地,雷铃银学会了加工调配混合饲料,学会了选用杂交良种猪苗,学会了生猪防疫消毒技术,成了村里的技术能人。

  夫妇俩除了起早摸黑,风雨无阻,辛勤耕种外,还不断学习、认真钻研和总结蔬菜种植和养猪管理经验等,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全套的种植、养殖技术经验,获得了很大的成功。2007年底,雷铃银已养母猪15头,存栏猪仔50多头,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,再加上茶叶、蔬菜等年收入三四万元。受益于幸福工程,她从昔日家境窘迫的“贫困母亲”,成长为远近闻名的畲家养猪“女状元” ,成功脱贫致富。

  她富了不忘助乡亲

  “‘幸福工程’帮我摆脱了贫困,让我梦想成真,我不仅要自己致富,还要带动身边更多的贫困母亲共同致富,过上美好幸福安康的生活,这样才不辜负上级对我的关心和期望!”先富起来的雷铃银这么想、也是这么做的。每年她都会把猪苗赊给村里的贫困母亲,多的一户12头,少的一户也有四五头。雷铃银无偿向贫困母亲传授养猪技术,有时还拿出资金借给她们购买饲料。仙岩新村的钟树清就是其中的一位。2006年,雷铃银一口气赊给她12头猪苗,还掏钱帮她买饲料、手把手教她养猪技术。当年底钟树清不仅还上了猪苗钱,还盈余6000多元。在她的带动下,村里12位贫困母亲脱了贫致了富。

  昔日受益“幸福工程”,今朝扶助贫困姐妹。雷铃银富了小家帮大家的感人故事,得到了省“幸福工程”组委会的高度肯定。2007年,她获得了“省幸福母亲奖”,并代表宁德市参加了省里举办的“与贫困母亲共同感受———‘幸福工程’先进脱贫母亲事迹报告会”。在村里,她还主动挑起了村计生协会小组长的担子,诚心诚意为村里育龄群众服务。雷铃银经常到育龄群众家中走访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、婚育新风尚、避育节育知识等,把“少生快富、优生优育”等婚育新观念引入畲家寨子,使村里连续几年实现了无政策外生育。

  2008年5月,她和村里计生“三户”、村委联办的“幸福工程种猪场”落成。投资80万元、占地4亩的养猪场通风良好,卫生清洁,猪粪还可以生成沼气供应场里和村民的生活用气。然而,2008年下半年生猪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滑,给刚起步不久的“幸福工程种猪场”带来了不小的打击,庆幸的是每当遇到挫折困难,幸福工程福建组委会、宁德市以及福安市幸福工程项目办的领导同志总会及时伸出援手。宁德市幸福工程指导小组及时送来5万元项目资助款,解决了种猪场资金周转困难问题。雷铃银调整了养猪规模,办起了小型饲料加工厂,解决生猪饲料问题,降低了成本,渡过了难关。如今“幸福工程种猪场”发展壮大,有母猪30头、仔猪150多头、菜猪170多头,年收入12万元,户增收入将近1万元。随着生猪市场价格的逐步回升,种猪场已发展存栏种猪30头,生猪170多头,猪仔150多头,按现有市场价格预计年收入将达上百万元,雷铃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幸福。

文章录入:陈静    责任编辑:陈静 
Copyright © 2010 - 2011 99365365 ndfl.gov.cn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!
制作: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[宁德网合作网群]
联系电话:0593-2079166 传真号码:0593-2363788 闽ICP备11004103号